關西行前我對姬路城最有興趣,當查到姬路城進行維護工程時,瞬間對所有城郭都失去一訪的興致,更何況大阪城天守閣根本就不在『現存天守』之列....
努力說服我家阿牛逛街購物的試圖被對大阪城超有好感的阿牛搓破,所以我們還是拜訪了大阪城天守閣,大阪城交通上稍嫌不便,基本上當我們走出地鐵站再爬到大阪城雙腳已經微微顫抖,加上大阪城電梯只到五樓,最後走出大阪城後,阿牛又異想天開想走到甚麼造幣博物館,大太陽底下至少走了半個小時後最終以迷路告終,直接走向最近的地鐵站搭車回心齋橋。
在大阪城裡阿牛玩得不亦樂乎,不只跑去試著武士裝,還沿路研究出來郊遊的日本小朋友們的華麗便當。
大阪城,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(古屬攝津國東成郡)的大阪城公園內,為大阪名勝之一,和名古屋城、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,別名「金城」或「錦城」。
在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,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阪之役(冬之陣、夏之陣)消滅了豐臣家,此後大阪城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。
大阪城矗立於上町台地北端,北臨淀川,居交通要津,最早為羽柴秀吉在大抵統一日本後所建,規模宏偉、金碧輝煌。曾多次毀於天災兵禍又重修改建,今日之大阪城為昭和年間以鋼筋水泥復築,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。
「大阪」在明治維新前寫作「大坂」,維新後忌於「坂」字可拆為「士反」,有「武士叛亂」之諱,因此於明治三年(1870年)改名為「大阪」,「大坂成」也因而更名為「大阪城」,一般講述更名前的歷史時仍會以舊寫「大坂城」稱之,以示時代區別。
安土桃山時代
1583年羽柴秀吉(豐臣秀吉)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,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(主郭),直到秀即死去之前,仍持續不斷地建設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,以及多重水堀(護城河)和運河等防禦設施,大坂城天守外觀五層成,瓦上覆以金箔,極其奢華。
豐臣秀吉後來次第建造了京都的聚樂第和伏見城,作為居住和處理政務的中心,較少住在大坂城,待1599年秀吉死後,繼承人豐臣秀賴又從伏見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坂城。此外,實際負責政務的豐臣家大老德川家康也入住西之丸便於辦公。
德川幕府控有大坂城後,家康一度把該城封給外孫松平忠明,但1619年又收歸幕府直轄,隔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坂城,並在1629年完成。
德川氏將豐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牆和水堀全部破壞,覆以數公尺厚的土,再興建更高的石牆,把豐臣大坂城的遺跡全部埋在地底。天守設置在不同的地點,位置更高,並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。德川家用全新且更為雄壯的城郭,將豐臣氏留給世人的記憶徹底埋葬,並誇耀幕府統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於豐臣氏。
做為幕府的直轄城,歷代德川將軍都由自己擔任大坂城的城主,並且從重要的譜代大名(德川家直系老臣)中選派大坂城代(代理城主)。
1665年大坂城天守被閃電擊中燒毀,並未重建,自此成為沒有天守的城池。
江戶末期,1868年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的大號令,撤除幕府,由天皇親政,前將軍德川慶喜改以大坂城為居城。但隨即發生舊幕府軍反抗維新政府的鳥羽伏見之戰,舊幕府軍失利,德川慶喜倉皇逃回江戶城,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幾近全毀。
以上資料取自維基百科